雜文:閑話杜康
發布日期:2010-01-11作者:jtdqgzb點擊量:1365次
最早聽到這句話是在電視劇《三國演義》“橫槊賦詩”一集。其時尚不知杜康是誰?只是淺顯的認為,杜康一定與酒有關!
后來,或聽或讀漸漸地了解了一些有關杜康的典故。杜康所處的年代或周或夏抑或更早,雖然故事的版本千差萬別,但都或多或少與酒有關??傊?,都在講杜康是人類文明社會早期的一位先賢,是釀酒技術的發現和發明者!
既然不是歷史是故事,那就可以演義,可以說些閑話。對于故事,我自然是希望故事情節能夠符合人情、順應事理。而在諸多版本中,下面這一個就較為合情合理,講來與諸君分享!
相傳,黃帝觀天時、察地理、設五正、制九疇。杜康即為土正,專司農桑種養之事。在他治下連續數年風調雨順、五谷豐登,老百姓倉盈缽滿、豐衣足食。部落里不但糧食供給充足,而且還有富余。杜康就命人鑿空樹干,將余糧存放其中,進行儲藏。有一年,黃帝征討拓洪部族,命杜康將部分存糧解赴前線充作軍餉。杜康領命來取糧時才發現:由于看護不嚴,部分糧食因受雨淋而腐敗變質。變質的糧食從樹干裂縫間流出一種白色汁液,杜康試嘗其味,初入口時辛辣無比,然余味醇厚、芳香異常。杜康不知此系何物,命左右試嘗,眾人飲后皆言精神振奮、飄飄欲仙。杜康即命人用陶鬲、陶缶等器物接取溢流出的汁液,與軍糧一同運往前線。適逢陣前奏凱,黃帝升帳議事。杜康即將此事奏呈黃帝,黃帝親自品嘗,果覺此物甘醇甜美,就問杜康,此系何物?杜康也不知道這叫什么,于是皇帝命杜康為此物命名并試造之。
杜康回來以后潛心研究制造方法。時常一邊品嘗,一邊思索:這個東西叫什么呢?一日,杜康邊喝邊想,不覺得醉倒案前,昏昏沉沉的睡了過去。夢中一仙人指點迷津:明日酉時你到官道上去等三個人,每人各取一滴血滴在其中敬與來人飲下,此系何物你即知曉!話說杜康醒來不敢怠慢,備小缶并陶豆(杯狀器皿)等物,翌日下午酉時來至官道等候。酉時剛過,見一位書生氣度儒雅、昂然而來。杜康上前見禮并言明來意,書生聽后咬破手指滴血入豆徐徐飲下,向杜康致謝后繼續趕路。酉時三刻,一陣急促的馬蹄聲,引來一位跨刀持戟、赤面長髯的壯士。杜康上前向壯士說明來意,壯士聞言哈哈大笑:“尚能助大人些許薄力,別說一滴、就是一豆,又何惜哉!”言罷,贈血豆中一飲而盡,杜康未及言謝,那人早已淹沒在塵土中。此時日已西斜、酉時將過,卻遲遲不見第三個人來。杜康不免心中憂慮,不時舉目探望。這時,只見一傻子依里歪斜、晃晃悠悠的走了過來?!坝蠒r將過,我所待者,必此人也!”杜康上前不敘閑話,取血一滴入豆勸其飲下,哪知這癡傻之人喝入口中后順著嘴角往外直流!
事后,杜康訪倉頡,將前述情形對倉頡細述一番,并請倉頡詳解此中深意。倉頡思忖:酉時取得三滴血,三點并一“酉”字,嗯,此物就叫“酒”!如此,杜康便成了酒的發明者,他的創舉亦為后人稱道,故將其作為酒的代稱!
故事到這里就講完了。從頭至尾倒也符合人情,但是否順應事理呢?曾仕強先生曾講過:什么是合理?即凡是與自然狀態、自然規律相統一的就是合理!依照這個標準,再結合自己飲酒的經歷,觀察他人喝酒的表現來看,這個故事似乎“天然合理”——友人聚會,商務會餐,宴席初開之時,眾人舉杯相互寒暄,互致敬意,各個溫和儒雅,頗具儒者風范。待酒過三巡,飯過五味,則開始吆三喝五,猜拳行令,不多時即喝的面紅耳赤,就很像是那位橫刀立馬的壯士了。此時,必然有人爭強好勝,結果喝的爛醉如泥,窘相百出,豈非與那癡傻之人一般無二?
(西寧銷售公司 遠山)
后來,或聽或讀漸漸地了解了一些有關杜康的典故。杜康所處的年代或周或夏抑或更早,雖然故事的版本千差萬別,但都或多或少與酒有關??傊?,都在講杜康是人類文明社會早期的一位先賢,是釀酒技術的發現和發明者!
既然不是歷史是故事,那就可以演義,可以說些閑話。對于故事,我自然是希望故事情節能夠符合人情、順應事理。而在諸多版本中,下面這一個就較為合情合理,講來與諸君分享!
相傳,黃帝觀天時、察地理、設五正、制九疇。杜康即為土正,專司農桑種養之事。在他治下連續數年風調雨順、五谷豐登,老百姓倉盈缽滿、豐衣足食。部落里不但糧食供給充足,而且還有富余。杜康就命人鑿空樹干,將余糧存放其中,進行儲藏。有一年,黃帝征討拓洪部族,命杜康將部分存糧解赴前線充作軍餉。杜康領命來取糧時才發現:由于看護不嚴,部分糧食因受雨淋而腐敗變質。變質的糧食從樹干裂縫間流出一種白色汁液,杜康試嘗其味,初入口時辛辣無比,然余味醇厚、芳香異常。杜康不知此系何物,命左右試嘗,眾人飲后皆言精神振奮、飄飄欲仙。杜康即命人用陶鬲、陶缶等器物接取溢流出的汁液,與軍糧一同運往前線。適逢陣前奏凱,黃帝升帳議事。杜康即將此事奏呈黃帝,黃帝親自品嘗,果覺此物甘醇甜美,就問杜康,此系何物?杜康也不知道這叫什么,于是皇帝命杜康為此物命名并試造之。
杜康回來以后潛心研究制造方法。時常一邊品嘗,一邊思索:這個東西叫什么呢?一日,杜康邊喝邊想,不覺得醉倒案前,昏昏沉沉的睡了過去。夢中一仙人指點迷津:明日酉時你到官道上去等三個人,每人各取一滴血滴在其中敬與來人飲下,此系何物你即知曉!話說杜康醒來不敢怠慢,備小缶并陶豆(杯狀器皿)等物,翌日下午酉時來至官道等候。酉時剛過,見一位書生氣度儒雅、昂然而來。杜康上前見禮并言明來意,書生聽后咬破手指滴血入豆徐徐飲下,向杜康致謝后繼續趕路。酉時三刻,一陣急促的馬蹄聲,引來一位跨刀持戟、赤面長髯的壯士。杜康上前向壯士說明來意,壯士聞言哈哈大笑:“尚能助大人些許薄力,別說一滴、就是一豆,又何惜哉!”言罷,贈血豆中一飲而盡,杜康未及言謝,那人早已淹沒在塵土中。此時日已西斜、酉時將過,卻遲遲不見第三個人來。杜康不免心中憂慮,不時舉目探望。這時,只見一傻子依里歪斜、晃晃悠悠的走了過來?!坝蠒r將過,我所待者,必此人也!”杜康上前不敘閑話,取血一滴入豆勸其飲下,哪知這癡傻之人喝入口中后順著嘴角往外直流!
事后,杜康訪倉頡,將前述情形對倉頡細述一番,并請倉頡詳解此中深意。倉頡思忖:酉時取得三滴血,三點并一“酉”字,嗯,此物就叫“酒”!如此,杜康便成了酒的發明者,他的創舉亦為后人稱道,故將其作為酒的代稱!
故事到這里就講完了。從頭至尾倒也符合人情,但是否順應事理呢?曾仕強先生曾講過:什么是合理?即凡是與自然狀態、自然規律相統一的就是合理!依照這個標準,再結合自己飲酒的經歷,觀察他人喝酒的表現來看,這個故事似乎“天然合理”——友人聚會,商務會餐,宴席初開之時,眾人舉杯相互寒暄,互致敬意,各個溫和儒雅,頗具儒者風范。待酒過三巡,飯過五味,則開始吆三喝五,猜拳行令,不多時即喝的面紅耳赤,就很像是那位橫刀立馬的壯士了。此時,必然有人爭強好勝,結果喝的爛醉如泥,窘相百出,豈非與那癡傻之人一般無二?
(西寧銷售公司 遠山)